一、实验室概况
中国碳酸盐岩出露面积达125万km2,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3%。是世界上喀斯特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尤其是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南方喀斯特是世界热带、亚热带喀斯特成因最复杂、发育最典型、景观最丰富的片区,也是世界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规模最连片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面积达55万km2。现代喀斯特学之父、牛津大学地理系Sweeting (1986)博士在贵州和广西考察后指出:世界喀斯特发育的许多理论问题都有待于这里的研究成果而得到解决。世界著名喀斯特学家Ford和Williams(1989)教授在贵州和广西考察后也明确提出:如果请任何一位地貌学家来提名世界上卓越的景观,中国南方著名的锥状喀斯特和塔状喀斯特毫无疑问将独树一帜,应当作为世界遗产清单首选。
中国碳酸盐分布图和中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图
中国南方喀斯特殊的生态环境对自然条件、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效应:一方面人口超载,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与石漠化加剧,可利用耕地不断减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迫切需要治理;另一方面,喀斯特资源丰富,景观丰富多彩,峰丛与峰林、数以千计的地下河、数以万计的洞穴、巨型的天坑、千姿百态的石林景观等,在世界上均占有突显的地位,是高品位的世界自然遗产,迫切需要保护。
结合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以地理学力争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为目标,以“地理学”贵州省国内一流学科、喀斯特生态环境一流学科群建设为抓手,以72886必赢为支撑,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以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演变与保护科学问题、区域社会经济绿色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主动与国家重大战略对接,促进本-硕-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下简称“实验室”)建设高质量推进,通过努力力争将实验室打造为国内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创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合作的一流实验室。
实验室总体定位:围绕地方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工作中急需的重大科学理论、关键技术集中力量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喀斯特生态环境领域基础研究,力争在喀斯特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生态过程与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和喀斯特环境遥感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等领域部分研究方向的后续发展潜力达到或保持国内领先水平;为国家开展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南方8个省(区、市)451个县(市、区),尤其是贵州省78个县(市、区)同类山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基础、科技支撑;为中国南方典型喀斯特地区尤其是贵州无石漠化的典型喀斯特景观资源申报和保护同类山地环境世界和国家自然遗产地(提名地)的喀斯特地质地貌遗迹、景观自然美和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等提供理论基础和科技支撑。
培养基地大楼
培育基地大楼平面分布图
二、实验室科研条件
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在72886必赢花溪校区设计建设阶段,针对培育基地用房的需求,学校在理科实验区设计建设了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楼,供培育基地使用,实验楼东西呈“L”型,共4层,每层1260 m2,新增使用面积5040 m2;在不同喀斯特环境类型建立野外试验基地5处,其中核心示范738.25 km2。
在实验室仪器设备方面,2015年以来,先后申请获批2项中央支持地方财专项政资金(共400万元),整合地理学博士点建设资金、地理学一流学科和地理科学一流专业建设资金等各类资金累计623万元,购买仪器设备121台件。大型仪器设备以进口为主,已购置仪器中10万元以上的12台,其中进口仪器10台。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达92%,开放和共享程度74%。
此外,培育基地自获批培育以来,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制度。已建立文件管理制度7项,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19项,工作管理制度26项,操作规程制度(SOP)完善,做到规章制度齐全,日常管理规范、有序,人员岗位职责明确。
表1 实验室部分仪器设备
序号 | 购置年份 | 设备名称 | 型号 | 单价 | 台/件数 | 总价/元 |
自然地理实验室部分仪器设备 |
1 | 2012 | 全站仪 | NTS-342R | 21800 | 3 | 65400 |
2 | 2012 | 叶面积指数仪 | TRAC-2 | 24000 | 1 | 24000 |
3 | 2012 | 凝胶成像系统 | 240 | 34000 | 1 | 34000 |
4 | 2012 | 核酸蛋白监测仪 | * | 74000 | 1 | 74000 |
5 | 2012 | 叶面积指数仪 | TRAC-I | 24000 | 1 | 24000 |
6 | 2012 | 手持测距仪 | 360B | 21600 | 1 | 21600 |
7 | 2012 | 径流泥沙检测仪 | LTW-1 | 69400 | 1 | 69400 |
8 | 2012 | 土壤团聚体分析仪 | TTF-100 | 15500 | 1 | 15500 |
9 | 2012 | 土壤水分采集仪 | 10G0 | 28000 | 1 | 28000 |
10 | 2012 | 小型自动气象站 | 2900ET | 25500 | 2 | 51000 |
11 | 2012 | 气泡水位计 | PS-2 | 45500 | 1 | 45500 |
12 | 2013 | 树木径流计 | ECO-200 | 146000 | 1 | 146000 |
13 | 2013 | 地表径流检测系统 | BaPS | 158000 | 1 | 158000 |
14 | 2013 | 水蚀检测系统 | UGT | 265000 | 1 | 265000 |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实验室部分仪器设备 |
1 | 2012 | ARCGIS ENGINE软件 | * | 160000 | 1 | 160000 |
2 | 2012 | ECOGNITION软件 | * | 98000 | 1 | 98000 |
3 | 2012 | 全波段光谱仪 | FIELDSPEC3 | 592600 | 1 | 592600 |
4 | 2012 | 多光谱数码相机 | ADC3 | 62300 | 1 | 62300 |
5 | 2012 | 低温遥感相机 | M9 | 111000 | 1 | 111000 |
6 | 2012 | 低空遥感相机 | D3X | 51000 | 1 | 51000 |
7 | 2012 | 影像处理工作站 | D20 | 67500 | 1 | 67500 |
8 | 2012 | 热像仪 | SAT-S280 | 139800 | 1 | 139800 |
9 | 2012 | GPS RTK | S86T | 55000 | 1 | 55000 |
环境实验室部分仪器设备 |
1 | 2012 | 多参数水质测试仪 | HI9804 | 18500 | 1 | 18500 |
2 | 2013 | 荧光定量PCR仪 | qTOWER | 242000 | 1 | 242000 |
3 | 2013 | 土壤碳氮转化监测系统 | Hood IL-2700 | 330000 | 1 | 330000 |
4 | 2014 | 多元素快速分析原子吸收光谱仪 | GGX-800 | 79600 | 1 | 79600 |
5 | 2014 | 全自动注射泵原子荧光光度计 | AFS-230E | 139200 | 1 | 139200 |
6 | 2014 | 火焰光度计 | FP6440 | 10720 | 1 | 10720 |
7 | 2014 | 粒度分析仪 | Mastersizer | 299628 | 1 | 299628 |
8 | 2014 | 全自动多参数水质分析仪 | CleverChem200+ | 306387 | 1 | 306387 |
9 | 2014 | 便携式重金属检测仪 | X3G 700 | 183600 | 1 | 183600 |
10 | 2014 | 凯氏定氮仪 | SKD-600 | 63884 | 1 | 63884 |
部分设备仪器
三、实验室研究方向
①喀斯特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研究以溶蚀、侵蚀和崩塌作用为动力的地球历史发育演化,以毁林开荒、水土流失、石漠化为过程的人类历史退化演变。结合国家石漠化治理和世界遗产保护工程实施,进行生态建设模式研究、技术研发与试验基地建设。
②喀斯特生态过程与生物多样性:从分子、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等各个水平重点开展喀斯特山地生态过程与生物多样性研究,阐明喀斯特生态环境演变机制。
③喀斯特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开展污染物的土水环境行为及污染环境的修复理论与技术,面源、点源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土壤环境安全评价。
④喀斯特环境遥感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建立高水平的喀斯特山地资源环境遥感应用平台,致力于资源与环境遥感的理论、技术和应用研究;通过模型建立分析,充分考虑数据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建立多专题空间数据库,实现可视化、动态监测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四、实验室机构组成
(1)实验室主任:学校任命,在学校的领导和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实验室”的发展目标、学术研究方向、重大项目的立项和技术路线的确定。
(2)实验室副主任:由主任提名,学校通过后任命。
(3)实验室管理部门:由管理办公室、分析测试中心、对外服务部和教育培训部组成。部门负责人由主任任命。
(4)学术委员会:作为“实验室”的技术咨询机构,全权负责对“实验室”的发展目标、学术研究方向、重大项目的立项和技术路线的确定提供指导、咨询并提出建议意见。
(5)研究室与研究人员:实验室设置喀斯特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研究室、喀斯特生态过程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室、喀斯特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研究室和喀斯特环境遥感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室四个研究室。主固定研究人员50余人,博士等高学历人才和高级职称人才占绝大多数,流动研究人员12人。在固定主要研究人员中,以博士学历和正高级职称为主,60岁以上占4%,50-60岁占28%,40-50岁占39%,30-40岁占30%;博士学历占83%,硕士学历占17%;教授(研究员)占56%,副教授(副研究员) 39%,其他占5%。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周成虎院士到实验室指导
五、实验室成果与人才培养
2015年以来,实验室出版专著10部,发表核心以上期刊论文155篇,其中SCI和EI论文45篇;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件;获得科技教育奖励、人才与荣誉称号29人次。实验室在石漠化演变机理与防治、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实验室为喀斯特生态环境世界一流学科群“本-硕-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提供平台支撑。依托实验室开展人才培养涉及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园林7个本科专业;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生态学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外内业工作照
信息来源:https://dhxy.gznu.edu.cn/info/1054/2862.htm